普洱茶膏,这现世千年的贵族养生饮品,几经浮沉,在几家现代茶膏公司的发掘努力下,如今已如朝阳之势冉冉而升,渐为茗人雅士所知悉,成为精英之士高端会晤、修身养性的必品佳茗。
百年茶品古董茶膏千里进京
在故宫博物馆里,有一件茶品的百年古董。外行大多不识此物,但熟知中国茶文化的人却知道,这件国宝,正是赫赫有名的普洱茶膏。它虽然历时百余年,但不腐不坏,突破食品大都有保质期的规则,且可泡食饮用。二是此物数量稀少,可谓奇货可居,留存于世的仅仅有区区数盒。如此一来,众多嗜茶之士趋之若鹜,纷纷想要一探普洱茶膏的秘密。
事实上,普洱茶膏,在公元一千多年前,便跻身庙堂之高。吴任臣《十国春秋》记载,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即“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清代医学家赵学敏则在《本草纲目拾遗》里详细描绘到:“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清肺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医学大家对普洱茶膏的药用价值有深刻解读的清代,也正是它风华正茂,风靡于大清皇宫和达官贵人之间的嘉年华。
谈到清宫与普洱茶膏的渊源,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千里送茶膏风雪漫京城的故事”。公元1729年的冬天,大地银装素裹,千里内一片银白。在大清版图的西南部,一支来自云南的神秘马队冒雪进京。在行程3000多公里之后,他们要把一件珍贵的礼品进贡给大清皇帝雍正。这件礼品就是800多年前南唐皇室贵族饮用的普洱茶叶制品——茶膏。这种神秘的饮品在明代的历史中沉寂了近300年,现在,马队带着云南土司寻求荫庇的偏安愿望,要把这个存活在民间的茶制品再次进献宫廷。
然而雍正喜怒无常,这一次大胆的尝试究竟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茶膏,这种绝妙的饮品迷住了雍正皇帝,并且正式成为了清宫贡品。然而,由于有吴三桂叛乱的前车之鉴,大清皇帝对地处偏远的“云南番邦”的忠诚一直心存怀疑,担心云南土司在进贡的茶膏里下毒。另外,普洱茶膏虽属云南特产,但是在清朝,云南毕竟是边疆蛮夷之地,人才、工艺、科技和清宫自然不能相提并论。英明睿智的乾隆皇帝觉得云南进贡的普洱茶膏虽好,但还有提升的空间。于是,他下旨创建御茶坊,专司制作茶膏。眼皮底下生产出来的东西,喝起来毕竟放心些。
清宫茶膏神秀
古人云,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客观地讲,皇宫大院确实是天下英才云集之地。大凡民间奇珍异宝,很多都被纳入皇室彀中,经过皇室权威的衬托及天下精英之士的锤炼提升,从而让其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更加闪光。普洱茶膏,就是这样一个由民间而至宫廷,由宫廷而福泽民间的尊贵养生饮品。清宫的御茶坊云集了天下才华横溢的茶叶专业人才和奇能异士。而普洱茶膏的这一次卧在君王侧,其制作工艺和品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由于工艺极度复杂和制作周期长,清宫的御茶坊茶膏产量还是非常稀少,仅够皇室饮用。从而成了皇权的象征,王公大臣只有受皇恩所赐,方的一粒珍藏。
公元1792年,英国派遣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马戈尔尼勋爵为首的观见团一行九十五人来华,以向乾隆祝贺八十大寿为名,要求清朝增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允许设立租界,派驻公使,并送上大批贺礼。乾隆虽然没有同意英方的要求,但作为礼尚往来,也回赠了大批珍贵的礼物,其中就有普洱团茶一百五十八个,普洱茶膏二十六匣的详细记载。这段史实反应了两点,一是尽管清宫的茶膏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但数量仍然稀少;二是作为代表天朝上国回赠“番邦”的礼品,茶膏能够占有一席之地,可见清宫对茶膏品质的自信。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普洱茶膏这一次远渡大洋,深得英国女王钟爱。但她舍不得品饮,仅留纪念。据说,大英博物馆仍有当年清宫普洱茶膏珍藏。
责编:isund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