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南是我国的产茶大省,产量居全国第三,尤以滇红茶久负盛名。但是在绿茶当道的时代,云南茶产业谈不上耀眼夺目。直到进入21世纪,沉睡了几百年的普洱茶异军突起,云南茶叶市场也挟普洱茶之威,开始急剧升温。追
云南是我国的产茶大省,产量居全国第三,尤以滇红茶久负盛名。但是在绿茶当道的时代,云南茶产业谈不上耀眼夺目。直到进入21世纪,沉睡了几百年的普洱茶异军突起,云南茶叶市场也挟普洱茶之威,开始急剧升温。追随这一现象,一些文化学者走进云南,去普洱茶的故乡寻根。
越陈越香的贡茶
近年来,普洱茶因为具有保健、美容、减肥等功效销量猛增,风靡全球,因此关于普洱茶的各种论证也声音渐起。对普洱茶,社会上有各种说法,较为普遍的一种观点是普洱茶是以古时普洱府(即今天的思茅市)命名,因为普洱府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近年来,经过茶叶专家研究考证,普洱茶的定义也有了比较统一的说法:普洱茶是以云南南部澜沧江沿岸的大叶种晒青茶,经过加工和发酵包括长期自然陈化的发酵茶。
说起普洱茶,在茶乡普洱哈尼彝族自治族县还流传着一个古老动人的故事。清朝乾隆年间,普洱城内有一濮氏茶庄,祖辈都以做茶为业,该茶庄的茶叶远销缅甸、西藏等地。由于他们生产的茶质量好,因此被指定为贡茶。一次,濮氏茶庄的团茶被普洱府选定为贡茶,要求该茶庄的茶叶由濮庄主和当地官员一起护送进京。临走时,濮老庄主病倒了,于是便吩咐其子濮少庄主与普洱府的罗千总一同进京献贡。
马帮驮着贡茶,风雨兼程赶往京城。经过一百多天行程,马帮终于在朝廷限定的日期内赶到京城。当送茶人在客店稍作休息准备进宫的时候却出了意外,他们在解开茶驮验看时发现,茶饼全变色了,濮少庄主及罗千总意识到大祸临头了。
店主听说客栈住进了云南来京城送贡茶的马帮,感到好奇,于是他就悄悄拿了一块茶饼,撬了一块放进碗中,用开水泡后,顿时汤色明亮,香味扑鼻,饮一小口,满嘴香气,回味无穷。店主这边正喝茶,突听得外面罗千总大叫,不好了,庄主上吊了,店主赶紧放下手中茶杯跑了出去,濮少庄主得救了。
濮少庄主醒来后,又欲自寻短见,被店主一把拉住。店主得知濮少庄主自杀的原因后,便说:“这贡茶没有坏,好得很,又香又甜。”濮少庄主和罗千总喝了后,也感觉甘醇爽口,身舒眼明,便决定将此贡茶送往朝廷。乾隆皇帝收到贡茶后,叫皇室冲泡一壶,品后顿感其味与其他茶叶大不相同,问此茶何名?濮少庄主和罗千总当时吓得“扑通”一声跪下,以为皇上要降罪。这时旁边侍从应道:“此茶为云南普洱府所贡。”乾隆听后大声道:“普洱府,普洱府……,此等好茶居然无名,那就叫普洱茶吧!”接着,乾隆重赏了普洱府罗千总一行,同时下旨要求普洱府每年都要进贡普洱茶。自此,“普洱茶”名扬天下。
古朴独特的茶文化
人类饮茶有2500多年的历史,而把茶叶加工制成茶饼、茶团、茶砖距今也有1700多年。
普洱茶的加工制作,不同历史时期也各不相同。传统普洱茶的加工,主要由茶庄茶号制作加工,民间加工制作的多为散茶,其工艺主要经过杀青、揉捻晾晒、筛选几道工艺。传统普洱茶的品种主要有圆茶,也叫团茶或人头茶,砖茶,紧压茶,沱茶,竹筒茶等类型。
茶农们到大山里的古茶园采摘茶叶,用铁锅炒茶(杀青),然后轻揉,再杀青,放在簸箕或竹篾笆上晒开后就可食用或出售。有时他们将杀青过的绿茶叶揉成大小不一的茶团或放到竹筒里制成一筒筒竹筒茶,有时也会压成一块块的茶砖,做法不同,但都以散茶制作为主。
自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生产至今。传统普洱茶都是以上好的茶叶为原料,放入蒸锅中将茶叶蒸软,然后放入一个布带中经轻揉后,放入压制茶饼的石磨模 具,用人工的双脚来回在石磨上碾踩,如此这般经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传统普洱茶都以产于当地的一种笋叶作为包装,这样具有防潮、易散热,不易破损等特点。包装时每7个圆茶饼包为一筒,因此很多人都把这种茶称为普洱七子饼茶。
普洱茶在漫长的发展岁月中,一些茶人和茶商,巧妙地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发明生产了具有现代特色的普洱茶新品种,如普洱象棋茶、屏风茶、生肖茶、纪念茶等。这些普洱茶新品种不但外形看好,而且还是普洱茶收藏爱好者首选之物。
在思茅少数民族的生活中,茶是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生活靠茶,祭祀要茶,会友敬茶,送礼以茶为贵,聘礼也是茶,可以说他们每一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茶。
祭茶神、茶祖,是生活在普洱茶区各族人民比较浓重的祭祀活动,至今已不知流传了多少年。布朗族、佤族、拉祜族、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群众,每年春茶开采前,都要在茶林里选择一棵比较古老的茶树,进行祭茶树、祭茶神活动,以乞求茶叶丰收。思茅的祭茶祖活动,自乾隆年间一直到民国末年,每年农历6月19日都要举行祭茶祖活动。神台供奉陆羽、诸葛亮的神像,广大市民及来自四方的茶商及制茶师都前来祭祀,在神像前恭读祭文,演奏“洞经音乐”,十分热闹。
新人结婚,在思茅的少数民族中有吃糖茶的习俗。即新郎新娘要用糖茶水敬老人、长辈和亲人,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人死了埋葬时,参加葬礼的人要在口袋里装上茶叶和大米,以示邪恶不侵。
居住在思茅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中,形成了各具民族独色的饮茶方式和习俗。哈尼族,有烤茶、土锅茶;傣族有土罐茶、竹筒茶;拉祜族有烧茶、烤茶和糟茶;佤族有铁板烤茶和擂茶;彝族有烤罐茶、盐巴茶、油茶;布朗族有酸茶、生茶、竹筒茶。各少数民族这些饮茶习俗,都是由于他们居住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形成的。如傣族、布朗族人多居住在坝区或半山区,这里气候较热,因此他们喜欢喝酸茶、生茶、竹筒茶;彝族、拉祜族人多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气候偏冷,故这里的人喜欢喝盐巴茶、油茶、糟茶。这些古朴的茶俗,一直流传至今。
悠悠茶马古道
思茅的茶马古道,也同名扬四海的普洱茶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普洱茶因茶马古道名扬四方,茶马古道也因普洱茶不断伸向远方。
茶马古道,因多为石头砌成的五尺宽便道,古时称五尺道。据史科记载,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政府在思茅设总茶店;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清政府在思茅设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普洱茶被列为朝庭贡品。思茅普洱便自然形成了普洱茶生产、加工、交易的中心集散地,各地旅商、各路商贾、四方马帮云集思茅,通向思茅的马道也被称为皇家大道。
过去马道、茶路、马帮大道,就是今天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在历史上就是马帮驮运茶叶进行交易通过的重要大道。
由于思茅是普洱茶的种植、加工、销售的散集中心地,因此由思茅市通往四方的茶马古道就达五条之多。
一是昆洛官马大道。即昔日从昆明经普洱、思茅,到勐海、打洛,直达缅甸、泰国等东南各国,这条道被称为“官马大道”,也称“前路”茶马大道。
二是西藏茶马大道。西藏茶马大道,也称“滇西后路茶商道”,是一条思茅、普洱连接西藏以茶互市,以销运普洱茶为主的茶马大道。
三是普洱易武茶马古道。普洱易武茶马古道,是经普洱、思茅通往勐腊、易武、倚帮、革登等普洱古六大茶山的茶马古道,每年都有大批茶叶运到思茅、普洱茶庄加工后销往各地或送往京城。
此外还有经普洱、思茅、澜沧、直至缅甸的普洱澜沧茶马古道及江城进入老挝、越南的普洱江城茶马古道。
这些茶马古道,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大多已被损坏,或改作他用,现在当地政府已将残存的茶马古道进行修复,成为人们旅游的去处。走在茶马古道上,仿佛还能听到昔日悠悠的马帮驼铃声。
在思茅通往各地的五条茶马古道上,为方便南来北往的马帮歇脚住宿,当地群众设立了不少马店和驿站。
为弘扬普洱茶,做大做强茶产业,思茅市从1993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普洱茶叶节。今年第八届中国普洱茶叶节暨“普洱贡茶回归普洱”仪式将于4月8日~11日在思茅市举行,从此时起思茅市将更名为普洱市。届时,国内外茶商茶人将集聚中国茶城思茅,参加斗茶、赛茶、茶艺比赛及茶叶经贸等活动。
为了规范企业生产,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云南省已经制定出台了《普洱茶综合标准》,包括《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规范》、《加工技术规程》等,结合QS质量准入制度,从田间一直到存储,到茶杯,到饮用前后,进行质量监控,保证了消费者都能喝到优质放心的普洱茶。
相关热词:
茶马古道
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