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气节与原则】
既然袁家与普洱茶有如此深厚的渊源,乾利贞号、宋聘号又由袁家主持,我希望能在袁嘉谷文集中找到一些与茶文化有关的文字。然而,令我失望,虽不能说袁状元绝口不提普洱茶,但找遍整个文集,没有一个与乾利贞、宋聘、茶帮有关的字眼,即使是普茶字样,也只在一首礼节性的诗中提到一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知道,中国社会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封建制社会,这个社会里,士、农、工、商,商最贱,汉高祖规定,商人不得乘车,不得穿丝质的衣服。以至《明会典》规定:“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也不得入仕当官。满清入关后,虽然放宽商人入仕的规定,但仍然沿用了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以至雍正皇帝有这样的指示:“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务必)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可见,那个时代,一个仕子,最健康的形象,不是家里经商赚了多少钱,而是以务农的身份读书进取,既所谓“耕读传家”。这样才比较容易通过礼部的政审,才能进行殿试。
我们从前面的介绍中看到,袁嘉谷兄弟七人都是自幼读书的读书人,袁家早年就有藏书上千册,袁嘉谷的二哥收藏印谱,这只有富裕人家才可行。在光绪十七年,袁嘉谷的大哥就已经在茶帮中有相当高的地位,继承大哥位置的袁嘉猷时常收买古字名画,比如唐伯虎的“牧羊图”、钱南园的“马”,每得一画,就请五弟袁嘉谷和七弟、八弟一起观看,为此,袁嘉谷还写了好几篇诗、文以记其事。可见,袁家当时是不缺钱的。然而,对外,袁嘉谷总是宣传自己是出身耕读人家,父亲是在六顺、石屏种地为生的。这不能不说是封建时代一个士子无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