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饮用价值高,口感好
高端茶,首要特性是茶的基本品质,即饮用价值高,口感好。不好喝的茶,无论怎么说高端,都不能理解这是高端茶。这个道理大家都能理解。
二、原料的珍稀性
任何产品,都可以分为高端、中端、低端。而高端普洱茶,更多时候表现为原料的珍稀。这个珍稀,可以从数字上划分,总产量10%以下的高海拔古树茶,是高端,而20%左右的是中端。大量生产的低海拔高产台地茶,占了产量的70%,可以理解为低端。从原料价格体系来划分:200元以上/公斤的是高端,500元以上的是高端中的上品,1500元以上的可以认为是极品,当然,前提是真货。每公斤80~200元之间的茶,可认为是中端茶;40~80元的茶,可认为是低端茶。40元以下的茶,是低端中的低端,20元以下的就是垃圾茶了。
原料价格,是由市场自行决定的,好原料好价格,虽然有时会背离价值曲线,但总体来说,一分钱一分货,是基本跟品质相关的。20元一公斤的茶,无论你如何包装,如何制作,冠于何种品牌,都无法高端起来。
三、名牌不等于高端
名牌跟高端有一定关系,但并不代表了高端,因为名牌有大众名牌和高端品牌。一个简单的例子,长城干红在中国的知名度,尤其是在三线城市、四线城市,一定会比拉菲高,因为是中国的著名大众品牌。在普洱茶界,大益、中茶、下关是名牌,却不是高端品牌。国内普遍认同的出货量大就等同于品牌大,大品牌质量就很好,这点相当错误。对比下红酒,我相信长城干红的产量比拉菲要高,但若说长城跟拉菲比是高端品牌,那就是贻笑大方了。?
四、高端不等于高价
同样的原料,制作的成品,有不同的销售策略。每个厂商的成本不同,销售渠道不同,销售策略不同,对市场判断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价格体系。这其实跟是否高端并不相干。
1、市场地位决定价格
独一无二的茅台,不管你爱喝不爱喝,都要喝,涨几十一百,对公款消费者都无意义,所以,尽管涨价,我相信对茅台毫无影响。
2、市场容量决定价格
某些所谓高端品牌普洱茶实际上是为特殊的对象而制作,对消费者公布一个象征性的天价,并不是为了卖给普通消费者,而是作为政府采购的基准价格。政府实际采购价格为基准价格的3~4折,看起来节约了很多钱。这些狭小的市场容量空间,决定了价格必须高价。8000一饼的茶降低1000元,并不会带来销售数量的增长。大滇品牌扎根于竞争最激烈的互联网,不做官茶,不宰熟客,完全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加有竞争力的价格,促使品牌迅速发展。
3、高价茶不一定品质高,更谈不上高端
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决定了高价的茶,有时只是包装漂亮,或者是年份久远。然而,黄金制作的盒子装上一饼十元的茶,让我说是高端茶,我不敢苟同。80年的号级茶,如果喝起来很难喝,虽然你售价100万元,我也很难苟同是高端茶。我宁愿认为茶王树的茶是高端茶,因为原料的珍稀。
普洱茶市场到现在为止,严格来说,并未诞生真正的高端品牌,但的确诞生了高端原料为基础的高端茶。一个贵族的养成,的确需要若干年代,现代普洱茶正经做茶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中后期,但大规模精选制作,则是在2007年普洱茶泡沫破灭后的2008年。号称高端品牌的不少,但也仅仅是号称而已。但原料则不同,老班章也好,麻黑、倚邦、蛮砖等也好,这些称为高端原料,我想,懂茶的人,没有人会反对。
结论就是:中国没有高端品牌普洱茶,但的确有高端普洱茶。这一点,跟全国茶行业的形势一样,有名茶区,无名牌产品。西湖龙井是名茶,但什么牌子的西湖龙井能够服众,被大家认为是高端品牌,这个真没有。
五、非高端转化为高端的情形
1、陈期的增加导致品质的上升
许多不起眼的新茶,在经过了10多年20年的陈化后,口感异常出色,从而被列入高端茶。比如传说中的88青,永远卖不完的88青。
2、非知名茶区变成著名茶区
老班章、冰岛、昔归是典型,然后的例子是章家三队。这些茶区从非知名到著名,原料价格的急剧上涨,市场的普遍认同,使得不知名茶区变成知名茶区,原来制作的茶也变成了高端茶。
3、一种邪路
制作茶的人有名,使得一般的茶被高端起来,即名人效应。紫砂壶行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都在等职称升了,原来的壶价格就升了。普洱茶行业也有这样的情况。
4、过度包装
采用名家字画,加金银包装等,茶被高端化。
前面两种是高端的正常进程,后面两种是非正常路子。
综上所述,单一用价格来衡量是否高端,在现阶段的普洱茶行业,肯定是不合适的,还是从原料价值来衡量,更加可信一些。普洱茶行业,没有高端品牌,这一现实,起码在未来5~10年,不会有大的改变。
责编:深水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