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重林(《白金风尚》,2013年第五期)
10多年来,云南普洱茶的崛起与高速发展正成为中国农产品发展史上最令人称道的奇迹,普洱茶带来的示范效应还在持续被人传诵与借鉴,2007年的那场普洱茶崩盘风波逐渐被人淡忘,很少会有一个产品,会在被数次宣布“死亡”后,还能绝处逢生,迎来下一个全新发展期。
这10年间,普洱茶产值提升了上千倍,公司有数千家,从业人员超过千万,普洱茶相关的产品正呈几何级增长,许多茶厂从默默无名一跃成为茶界的标杆企业。本土诞生了像大益茶、七彩云南庆丰祥、龙润茶这样的大公司,也出现了像兰茶坊、海湾茶业、澜沧古茶、六大茶山、蒙顿、茶马司、永年太和这样的后劲十足的企业,更多小而美的公司正在特色的路上狂奔,他们活跃在电商、超商以及我们目所能及的街头巷尾,拉动着数以亿计的消费群体。
大家关注仅仅是,普洱茶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它经历从巅峰跌到谷底后,依然发挥着巨大的消费与投资热情?或者说,与10年前相比,普洱茶到底在哪些方面还在继续吸引着人广泛参与?
普洱茶原料大额上涨以及大益系产品成倍涨价成为2013年春天云南茶界传播最快的消息。一个与山头有关,一个与品牌效应有关。
与2007年一样,2013年首先撬动普洱茶市场神经的,还是各大茶山的原料价格。从3月开始,云南茶区诸多茶山的原料几乎一天一个价,从几千一路狂飙到上万,与龙井茶价从几万掉到几百形成鲜明对比,普洱茶山大有来晚了连茶汤都蹭不到喝的趋势。令人遗憾的是,茶山留下了太多被茶汤烫伤的人。但与2007年有所不同的是,2013年明显理性占据了主流,那些炒作茶山大树纯料的人,已经有了明显的分化。
5年前,炒茶大军被普洱茶高涨的短暂局面冲昏了头脑,炒到整个普洱茶区无茶可收,连一些外省的茶料都被火线运往云南,混迹在普洱茶中。2013年这一波山头料风波并没有吸引本土龙头企业的参与,他们连上山的心情都欠奉,山头原料与茶厂的分离构成2013年最为核心的故事主线,诸如雨林茶行这样专业的原料机构的大量出现,加上原料发烧友的海量上山,都助长了纯料大树茶的价格疯涨。据我所知,有10来批上山收茶的散客,他们以均价5000元每公斤收购了至多50公斤左右的茶叶,而更多的散客,消失在我们不可见的山头,他们人虽然离开了,但茶价却在统计学上为我们提供了某种参考和思考方向。
我们甚至可以下一个并不武断的结论,来势汹汹的高价原料市场,第一驱动并非来自品质——这屏蔽所谓纯料普洱茶有多好的口感,而是某山某地的纯料在理论上容易控制,可以形成垄断,一旦垄断,资本市场就有利可图。
悄然之间,普洱茶的品牌效应被山头效应取代,大益茶涨价的背后,很难排除受到原料上涨的子因,但其品牌运作模式恰好与山头料形成一个有趣的互印,因为如果按照这样的发展路径,再好的品牌也有被抛弃的时刻。一旦形成了用大树纯料就等同于普洱茶成品好的观念后,对于许多走拼配和台地茶企业是不利的,对整个云南茶茶业发展同样害大于利。
一直以来,大树茶的比重在普洱茶产业中占据了很少的分量,其消费群体更是极为稀少。但消费市场往往会形成一个悖论,你越追捧一个东西,就越难享受到。假货泛滥其实会进一步削弱真货的影响力,如此下去,会导致真货也变成假货。因为大量假货引导的市场最终会取代真货,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俄罗斯人最初喜欢武夷茶,但茶商给他们湖南茶,最后导致他们接触到真正的武夷茶,反而认为其不真。在天津,日本茶冒充华茶,在西藏,印度茶冒充华茶,都取得了市场。
今天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去普洱茶山买原料压生饼,工艺早不是什么秘密。晒青技术比起其他茶类来,确实相对简单,容易操作。但完成茶饼,普洱茶才走上第一步,还有储藏等非常重要的环节,普洱茶近10年受到追捧,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普洱茶的独特的后发酵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味会呈现出口感多样化层次化的特点,但现在原料市场,其实是预支了今后的时间成本与储藏成本。我并不看好,许多人并不懂得怎么储藏,多年来我目睹了太多好料变成粪草的例子。
但新兴的消费群体对此一无所知,才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普洱茶还处于认知成本太高的阶段。对于非产茶区来说,要去识别一个大茶区的茶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去识别一个山头的茶了。再说,在理论上,任何一种茶树都能做成六大类中的任何一款茶。但为何不能做呢?主要是地理保护。我们现在用的原产地保护概念,源自法国人对自身葡萄酒的保护准则。
2013年5月2日,普洱的景迈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此相关的还有云南许多茶马古道遗迹,这是茶与茶马古道首次出现在文化线性保护遗产的视野,势必也为普洱茶的发展和提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就像法国葡萄酒园遗产与红酒关系一样。云南省正在打造的普洱庄园理念,正是全面学习法国红酒的产物。
这是一个全新的普洱茶发展理念,我们要打造一个与健康有关的产业链,是在普洱茶有利于人类的健康的前提下进行的,但首要的是普洱茶的发展和消费要健康和良性才行。
所幸的是,云南省已经调整了过去10年以普洱茶发展为核心的战略,回到了10年前,有红茶、绿茶、普洱茶和花茶等多样、多层次茶业格局。后普洱时代,云南不仅仅是普洱茶的理性复兴,还有红茶、绿茶等也在不断丰富着云南的茶产业。
(周重林,《茶业战争》作者,中国茶业新复兴计划项目召集人)
责编: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