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普洱茶山上的怪象”发布后,有茶农对此感觉很“冤枉”。但对于一些事实表示了沉默,我们来看看部分茶农的声音:
“今年来了好几拔茶客,对做好的茶拍个不停,去茶地拍个不停,对茶地,品质也认可,在微信上传个不停,最后却拿別人的茶冒充我的。”
对此,他的解决方法是这样的“以后先拿钱再去看茶地,不知来的都是什么人。”
这种怪现象已经在茶山上流行多年,和在茶树上挂牌、拍照合影等营销手法没有多大区别。上面的茶农的这种做法站在他的立场是正确的,毕竟,一个是自己的茶被冒充,另一个还把自己的茶园当成了免费的宣传素材。而就这种介于个人的虚假宣传,想来法律条例也是没有的,而能依靠的则是茶农自己的“管制”和茶商自己的“道德”层面约束。
像现在很多茶商在茶山经常跑的,一带人上山就说这是我们的原料基地。在网店上,一个茶品的宣传已经拼到了环境的宣传上。看着那些高大上的产地图片,其实跟茶品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在一些茶区ZF(半ZF)机构的宣传上,往往以数字化来作为一种工作的成效,但是我们真的叫起真来,发现都是一堆“有水分”的数据。像茶叶的产量、茶树树龄等。
口口声声要保护古茶树资源,但我们看到的是当地的古树茶叶价格一次次上涨,发声最狠的人说不定还非古树茶不喝呢,呵呵!
言归正传,我们还是来说茶商。去看了别人的茶园,也喝了茶农的茶。最最起码买个斤吧才道德吧。虽然价格贵了点,但是品质在那摆着,毕竟价格也是谈出来的嘛,再说了能去到茶山的茶商,买个斤把的魄力都没有吗?就算贵了又如何?
责编:深水鱼